尽快启动大田作物“育苗移栽”应急方案


 

[农民日报]中国科学院院士建设建议:

尽快启动大田作物“育苗移栽”应急方案


  当前,我国南方大部分作物主产区遭遇多年不遇的暴雪、冷冻灾害,今春我国作物生产将面临严峻问题。根据对农业生产的多年分析观察,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娄成后、新任院士武维华、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学臣特提出实施以“育苗移栽”为措施的灾后农作物栽培应急建议。
  常年温室栽培和育苗移栽是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措施之一,已经在全国普遍应用,近年来得到大力推广。育苗移栽可以作为有效解除灾后农业生产的补救措施。
  作物生长发育的秧苗期、营养生长期和繁殖期一般各占三分之一,冬藏期不定。许多作物的生育期约在100天左右(50-150天),在大田中生产时,秧苗期占用土地、人力和各种资源,但如果在温室育苗后移栽可以更充分地利用时间和空间,在现代温室中可以进行立体、无土栽培,调控光、温、水、肥的供应,因此,可以快速培养足够的幼苗,每单位面积的幼苗即可供应200倍以上大田面积的栽培所需;而且,育出的苗也可以暂时储存以备急需,所以,在突然的灾害毁苗的情况下,预先或及时育苗,可以争取至少三分之一的大田生长时间。
  育苗移栽应该作为常规的农业措施,每年实施,特别是应纳入农作物栽培的相关“应急实施方案”。这需要由国务院主管部门牵头领导地方农业部门组织具体实施,建设相关的设备条件。在当前救灾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前提下,同时积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。解决资金、必要的设备和技术人员,由地方农业部门商定具体的种植作物品种和时期,尽快启动“大田作物育苗移栽应急方案”以争取时间,保证降低灾后农作物生产的损失。 

(摘自2月5日农民日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