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品加工环节薄弱 残次果难成“宝”


    

我市果品加工环节薄弱 残次果难成“宝”

    前段时间的自然灾害使残次果增多,加工能力薄弱成了制约果农增收的难题——

   

   

一企业工人在对无花果进行深加工

     残次果如何才能变成“宝”

  8月29日下午,威海市富胜果品公司经理戚文告诉记者,今年我市水果大幅度减产,果农普遍抬高了出售价格。然而他去了几个地方考察发现,市场上水果价格并没有提升,一直在低价徘徊。所以,前阶段他只收购了40吨早熟的噶拉苹果便收手,等着红富士下来再说。“但是今年红富士质量很难说,就目前看由于今年自然灾害较多,残次果比去年多了。”戚文忧虑地说。

  威海市农业局果树站站长迟金强也认为,今年果实成熟膨大期间,降雨频繁,导致病虫害防治失效,而且果实水分增加,果实抗病力降低,不耐储存,因此如何消化残次果是个大问题。

  果品产后加工环节非常薄弱

  8月28日,环翠区桥头镇果农曲大爷用手扶拖拉机拉着200多公斤噶拉苹果来到市里赶早市。他说,果贩子嫌他的苹果有烂点,把好的果子都挑走了,他只得把剩下的果子挑些好点的到早市上去卖。曲大爷说:“城里人很挑剔,苹果上被风刮碰了一个硬疤也不要,目前又没有加工的,扔了怪可惜的。”

  环翠区果树站站长、高级农艺师于长水说,今年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,估计环翠区能减产40%~50%。由于春天风暴潮、前一段时间暴风雨等因素,残次果比较多。然而,收购商都是挑好的收,残次果没人要。

  他说,目前我市果品产后只有保鲜储存和出口两种出路,加工环节非常薄弱,应该在残次果加工增值上多做文章。

  与其他水果相比较,无花果今年暴雨期间也损失惨重,很多无花果裂口后被扔掉。崮山镇岭西村果农刘永良说,前一段时间暴风雨来的时候,他眼睁睁地看着三四百公斤无花果在雨中成熟裂口,最后只得扔掉。“无花果有一个致命的弱点,就是难以贮存和运输。它是浆果,遇到自然灾害很容易变成残次果。”经区崮山镇果树站站长王佳强说,无花果树实现大规模种植后,到了成熟期,如果贮存和加工技术不过关的话,很容易大批烂掉。因此,破解贮存加工技术难题,是我市无花果产业化亟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。企业和果农应该加大与科研部门的联系,尽早解决无花果的贮存加工技术这一关键问题。“只有如此,无花果才能真正成为富农的‘圣果’。”王佳强表示。

  突破残次果加工瓶颈需要龙头企业带动

  进入8月,连续数日的特大暴雨过后,大风紧接着又将果子吹落。风雨过后,乳山山东鲁菱果汁有限公司门前排起了长队,附近果农纷纷把残次果送到这里。

  该公司一位负责人说,暴风雨期间,他们收购了近千吨残次果;去年冰雹期间,他们消化了三四千吨果农的残次果。而正常的情况下,他们每天加工需要1000多吨果品。

  记者了解到,国内浓缩果汁“龙头老大”———中鲁果汁主要从事浓缩果蔬汁、饮料生产和销售,主导产品为浓缩苹果汁,成为国家首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。中鲁巨大的市场前景相继被三菱和国投相中后,“龙头老大”2001年3月15日把总部迁往北京,只剩下“龙尾”还留在乳山市,我市果品加工企业又陷入低谷。

  无花果如果卖不出去,就得变成残次果扔掉。但如果无花果经过加工,就能变成健康“宝果”。8月28日,在威海清华紫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无花果加工车间,严格消毒的员工把无花果从冷柜取出,经过清洗,开始打浆等一系列加工程序,最后生产成无花果饮料。该公司的工程师老李告诉记者:“我们对6种研发产品进行了小规模试生产,推向市场后反应不错,接下来就要进行规模生产。目前公司已在崮山镇和郓城投资上了两个加工厂,崮山镇这条大型生产线预计年底就可投产,正常运行后年可加工无花果2000吨左右。”

  该公司总经理李尼亭说:“暴风雨期间,我们公司的冷库收购满了果农送来的无花果。”他说,果农在暴风雨期间摘下的无花果都想送到他们这里,因为这些无花果只能加工使用。无花果突破加工瓶颈需要龙头企业的带动,就像当年中鲁果汁消化了大量残次果一样,救援了果农的同时,企业也得到了发展。

  威海应发展残次果深加工,使之尽快成规模成气候

  8月29日,经区崮山镇岭西村果农刘永良在自己的无花果果园刚摘了30多公斤无花果,虽然无花果有的被枝条划伤,或者成熟后裂口,但是只要没有腐烂,都被威海清华紫光科技公司当场收购。刘永良说,“无花果树不用打药,但是最怕下雨。”刘永良高兴地说,听说镇上一家无花果加工厂快建起来了,以后就不用担心下雨无花果烂掉了。

  经区管委会农经局副局长张宗安告诉记者,无花果成熟期如果遇到大雨,会马上裂口然后酸败,但是现在有了加工企业,下雨时八成熟的果子可以摘下来加工。

  市农业局果树站站长迟金强说,今年我市果品产量估产74万吨,比往年80多万吨减产10%,残次果也增加不少。我市果品加工环节非常薄弱,山东鲁菱消化了大量残次果,但是罐头、果脯、果酱以及高科技的果品加工龙头企业几近空白,导致果品产后只能依靠出口和鲜食用,难以增值。

  中国果树研究所汪景彦研究员表示,威海依山傍海,发展果品生产自然条件优越,发展果品加工业可谓占尽地理优势。通过加工,一则可以有效地解决卖果难,二来可以消化大量残次果,提高附加值。

(来源:中国无花果网)